2020年11月17日—簡單說,全面推動生物經濟,將大自然培育出來的資源,經由「生物精煉」技術,生產或發展出高價值食材、飼料、肥料、能源、生質材料以及仿生技術;.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台灣該如何提升經濟、環境和社會的韌性?經濟上,正值全球供應鏈重整的契機,台灣如何反轉一甲子來仰賴低製造成本為競爭力的代工宿命,如何積極協助製造業者升級和轉型,投資新世代創業家和中小企業的未來?環境上,台灣的「三生圈」—生活圈、生態圈和生產圈,在未來如何發展為一個同心共榮的合作體?多元移民的社會如何激發出良性、包容性、創新的火花?面對多變的未來,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未來不該是過去的延伸」!
有鑑於國家需要有更長遠、宏觀、創新的政策規劃,行政院在2016年推出「五加二」創新產業政策,將「循環經濟」和「新農業」訂為兩大具世代關懷、前瞻性的國家發展政策。經濟和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核心,也是發展支柱,能直接影響百姓的生活和環境、提高企業和產業的競爭力,縮短城鄉差距和落實包容型社會價值。長遠來看,會增加台灣的「韌性」和「永續性」。
「循環農業」目的是要從根本杜絕「線性」思維下的浪費並減少風險,只有不斷地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依賴,提高農產品的「資源效率」和落實「零外部成本」才能發展出具韌性和永續性的「循環農業」!成為下一代農友以及整個社會的「新記憶、新價值和新願景」!
而關鍵就是按部就班的將循環經濟的「三大策略」,融合到農業和其相關產業的發展願景和實踐內,如:
循環經濟的「三大策略」。圖片來源:循環台灣基金會一、高價值循環:兼顧環境和經濟的發展,除了要從源頭善用大自然的水、空氣、陽光、土壤和維護生物多樣性以外,把農產品的「二高三零」發揮到淋漓盡致;高質化和高值化加上零浪費、零排放和零事故。簡單說,全面推動生物經濟,將大自然培育出來的資源,經由「生物精煉」技術,生產或發展出高價值食材、飼料、肥料、能源、生質材料以及仿生技術;
二、產品服務化:農企業和相關的加工企業所需的資產,如溫室結構、抽水機、發電機、食品加工器材等都可以從「買斷擁有」改成「使用服務」的商業模式,如此可以減少農民和企業的資金壓力,同時提升資金運用和日常營運的彈性和韌性;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循環農業技術與示範場域專輯】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以下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循環農業技術與示範場域專輯】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