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

展覽名稱: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展覽日期:2021年8月14日至10月17日策展人:蔣伯欣、許遠達策展顧問:莊普展覽場地:本館301、302展覽室、水牛廳、大門入口 ...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

展覽名稱: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 展覽日期:2021年8月14日至10月17日 策展人:蔣伯欣、許遠達 策展顧問:莊普 展覽場地:本館301、302展覽室、水牛廳、大門入口平台

==================================================================================

「所在」是物及其存在的地方,「所」是空間、環境、地方、在地或場域,是所處之地,也是存在的地方,「在」則取事物於空間與時間之栖居,本展將由此一座標軸,來呈現臺灣解放空間與媒材之後多元的前衛藝術樣貌。1980年代的臺灣藝術,逐漸從現代繪畫的創作典範,轉移到今日我們熟悉的當代藝術面貌,當時以前衛角度稱之為「第二波現代藝術運動」,現今已產生蓬勃多元的發展。本展將以更具全球性與批判性的參照系統,重新檢視其中的一支前衛運動脈絡。

1980年代以降,旅外、留學藝術家的歸國,三大美術館及各縣市的文化中心的場館成立,解放的前衛藝術掙脫了傳統平面框架與立體台座的空間限制,多元媒材進入了展場,帶入了材質所蘊含的文化、歷史與自然。藝術品不再只是模仿現實空間的幻象,前衛藝術家們將作品從框架與台座解放到真實空間,也就是說,創作不僅存在於框架與台座間,而是存在於現存的現實世界的地方中。材料不僅僅只是內容、形式的媒介,而是與內容、形式的一體。

從林壽宇開始,許多旅外藝術家歸國後參與公私立單位的競賽與展演,如「異度空間」、「超度空間」、「雄獅美術新人獎」及臺北市立美術館陸續舉辦的「新展望」系列大展等,也催化加遽了境與物的前衛藝術的發展。加上如李再鈐、莊普、陳世明、葉竹盛、賴純純、黎志文、盧明德、郭挹芬等歸國藝術家進入教育體系,使得境與物的創作觀念,更為系統化地在教育與展覽系統中發酵,影響了新一代藝術家的創作。而新一代的藝術家在學校與網路的多元媒體訊息下,於複線發展的社會環境下,新世代的意識愈發多元。在網路的虛擬空間下,新生代的藝術家身體成了複合的介面,在境與物的表現上展現了數位時代的小客群狀態,跨越了西方現代主義線性發展的限制,超越了純粹性的路線,他們以身體...

相關分類資訊

國立臺灣美術館【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國立臺灣美術館【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