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蛇

又通過“張姓者”:熟視而無所見“,從側面表現螳螂的小,如此之巨大的差異讓讀者感受到了螳螂殺蛇場面的奇特。寓意.1.如果某一種生物沒有自己的天敵和自己是其它動植物 ...

螳螂捕蛇

(《聊齋志異》篇目) 鎖定[1]

《螳螂捕蛇》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作品名稱 螳螂捕蛇 作    者 蒲松齡[2] 創作年代 清朝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螳螂捕蛇原文 張姓者(4),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5)。尋途登覘(1),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似有物制(6)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7)之,則(8)一螳螂據頂(9),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2)。久之,蛇竟(10)死。視頞上革(11) [5] [3] 肉(3),已破裂雲。 據《聊齋志異》手稿本 [1] [4] 螳螂捕蛇註釋

“註釋”

(1)覘(chān):看。 [5] [5]

(2)攧(diān):指蛇“反側傾跌”。

(3)頞(è):鼻根,即俗説之“眉心”。

(4)張姓者:姓張的人

(5)厲:淒厲。

(6)制:控制。

(7)臨:面對。

(8)則:原來是。

(9)頂:頭頂。

(10)竟:終於。

...

相關分類資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螳螂捕蟬】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螳螂捕蟬】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要等:書本標題:螳螂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