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共產黨“階級”概念的演變【5】

2012年11月17日—為了實現黨內“布爾什維克化”,中共提出要加強黨內的“無產階級意識”,目的在於清除“非無產階級意識”。在這一過程中,不論是資產階級,還是小資產階級,作為 ...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共產黨“階級”概念的演變【5】

四、余論:“階級”概念與中國共產黨

意識形態的建構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政治與軍事斗爭環境下形成的“階級”觀念,是由兩方面的要素構成的,一是實踐要素,一是理論要素。實踐要素通常體現在具體的政治行為中,但它隻有上升為理論概括后,才能形成一種觀念,因此,理論要素是構成“階級”觀念的主要載體。一旦“階級”觀念理論化后,就成為一種意識形態。中共在某個階段的“階級”觀念,是這一時期意識形態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意識形態被表述為“觀念的上層建筑”,它包括了各種具體的意識形式,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學、藝術、宗教等。意識形態是“在階級社會中,適合一定的經濟基礎以及豎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而形成起來的,代表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觀念的總和,其根本的特征是自覺地或不自覺地用幻想的聯系來取代並掩蔽現實的聯系” (俞吾金:《意識形態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頁。)。可見,意識形態的特征可表現為:第一,意識形態具有階級性,任何階級都會有代表本階級的意識形態﹔第二,意識形態具有意向性,它作為上層建筑,總是會指向決定它的現實基礎的﹔第三,意識形態是統治階級用來維護其統治的一種手段。中共以“階級”概念為核心的階級理論,具備了意識形態的基本特征要求,它是中共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共意識形態理論中,“階級”概念是階級理論的基礎概念,但僅僅具備基礎概念,並不足以建構一套完整的意識形態理論。因此,中共在中國革命過程中,尤其是在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為適應中國革命發展的需要,也為中共革命理論發展的需要,通過對“階級”概念的具體化,將其擴張到分析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劃分出各種“階級”的具體社會形態,分析了其中各個階級的性質、特點,以及在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從而建構起一套針對中國社會問題的意識形態分析理論。

但是,中共以“階級”概念為基礎建構起來的意識形態階級理論,並非僅僅停留在分析中國社會問題之上,而是繼續擴展到中共黨內的思想斗爭領域。從八七會議之后,中共黨內就一直強調黨的“布爾什維克化”。為了實現黨內“布爾什維克化”,中共提出要加強黨內的“無產階級意識”,目的在於...

相關分類資訊

國立政治大學【1930年代之中國】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國立政治大學【1930年代之中國】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要等:書本標題: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