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中國

1946年編輯·1月5日——國民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1月10日——政治協商會議召開。·2月15日——中國成立國防部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3月25日——中共中央下令在 ...

1940年代中國

中國1940年代可說是歷史轉折的年代。在這段時間,中國長期處於戰爭情勢之中。1940年代起始,中國抗日戰爭仍艱苦進行。到了1940年代中期,中國除了獲得戰爭最後勝利喜悅外,也充滿大國崛起憧憬。1943年廢除不平等條約,而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同盟國家並肩作戰,因而獲得更多外援和國際支持,亦為國家發展開創新機[1]:6。20世紀初起始的中國革命,經歷執政方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兩次內戰後,在1949年由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而告一段落[2],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權則退守臺灣。

經過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以來的多年中國抗日戰爭戰事後,中國在1941年12月9日正式向日本宣戰。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領袖在雅爾達舉行會議;8月,日本天皇宣告接受無條件投降[3]:46。8月15日,日本正式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同盟國陣營投降,中國取得最終的勝利。蔣介石於抗戰勝利日,發表告全國國民廣播詞;10月,國、共「會談紀要」發表;12月,蔣與夫人至北平、南京巡視[3]:46-47。

國民政府不僅與世界各國維持外交、商務、文化等關係,且曾與同盟國家並肩作戰,反抗日本侵略,並參與聯合國之創建,使中國成為世界四強之一[1]:3。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所成之國民參政會,即為包括各黨各派代表之諮議機構[1]:6。戰後行憲,正式選舉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並由國民大會選舉總統、副總統[1]:6。內憂外患頻仍,抗日、剿共戰爭不斷,使政府有危機感,大部時間,都有反對派言論存在,都有社團和社會運動自發存在,到1948年至1949年間,更呈現失控和無秩序之現象[1]:7-8。

中國抗日戰爭妨礙中國工業正常發展,但戰後中國接收許多日本在華企業,為戰後工業重建,奠定基礎[1]:7。戰後工廠復員,工業再度集於沿海各省[1]:7。

研究機構設立,有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高等教育質量並重[1]:7。

第二次國共內戰 [編輯]

1946年,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發生全面內戰;此後中共打敗國民政府,並在1949年成功建立...

相關分類資訊

國立政治大學【1930年代之中國】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國立政治大學【1930年代之中國】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要等:書本標題: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