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早產兒衍生的後遺症,不但是孩子一生的...然而蔡明松主任表示,22週之前出生的早產兒,存活率很低;23週之後會好很多;28週之後出生的寶寶,死亡率才會明顯下降。
給孩子好的第一步!準爸媽必知的「早產防治」 嬰兒與母親 2013年9月號 NO.443 採訪撰文/張玉櫻 諮詢/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 蔡明松 攝影/張明偉 感謝協助拍攝/台大醫院安胎病房、陳威君夫妻早產的定義 根據世衛組織的定義,發生在孕期20〜37週的生產,稱為「早產」(20週之前稱為「流產」)。胎兒約34週時肺部成熟,37週以上足月。 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出生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稱為「極低出生體重」。出生體重越低的早產兒,面臨的問題通常越多。目前,小孩出生能存活的最小週數是23週。
早產的發生率 ◎ 已開發國家:大約是5〜10%,其中美國和台灣都大約是11%,歐洲是5〜7%。 ◎ 發展中國家:早產兒的發生率高達25%!早產導致60〜80%無先天性異常嬰兒的死亡(早產是新生兒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產兒的問題,不可輕忽! 早產兒除了面臨死亡的威脅外,伴隨早產而來的各種急性、慢性問題,常使整個家庭忙於應付。有資料顯示,約一半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需要靠呼吸器維持呼吸,其他的早產兒合併症,從最常見的呼吸窘迫、壞死性腸炎、動脈導管開放症,到視網膜病變、聽力障礙、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甚至較嚴重的腦室出血導致腦傷。然而經過治療,仍有20~25%的極低體重早產兒會留下中度或重度肢體障礙、發展遲緩等後遺症。
因此早產兒衍生的後遺症,不但是孩子一生的陰影,也會造成家庭、社會的沉重負擔。所以孕婦若能在有早產前兆即做好防護,給予適當照護,可以有效預防早產,減少日後照護早產兒的辛勞和龐大的醫療支出。然而蔡明松主任表示, 22週之前出生的早產兒,存活率很低;23週之後會好很多;28週之後出生的寶寶,死亡率才會明顯下降。根據國外的統計,在23〜26週之間出生的早產兒,每安胎成功一天,可增加3%的新生兒存活率!28週之後,存活率明顯上升!
最確定的3大早產指標 1. 前胎自發性早產。 2. 子宮頸長度≦25mm:早產機率是正常孕婦的7、8倍! 3. 「胎兒纖維黏連蛋白」(fetal fibron...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早產寶寶健康手札】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以下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早產寶寶健康手札】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要等: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