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博物館奇案筆記》:不同時代女性的桎梏與突破

2022年1月21日—故事以被拋棄而蒙冤的女鬼娃娃(林投姐)之死,帶出臺灣女性境遇蛻變的時代演進,當中可見臺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突破傳統,實踐男女平等的蔡旨禪、受人 ...

《娃娃博物館奇案筆記》:不同時代女性的桎梏與突破

女性形象從傳統到現今,已經歷了多重轉變,從《娃娃博物館奇案筆記》一窺臺灣各時期的女性形象,結合該時期的女性文學串連起來,以重生的面貌再度被看見。

文|後青春繪本館主編 盧方方

女性眼睛閃爍的時代光芒

眼睛,你曾經深深望進身邊女性的眼睛嗎?抑或身為女性的你,你在自己的眼睛裡曾看見亮著夢想的星星嗎?

因為工作之故,我有機會接觸跨越不同世代的女性朋友,從 20 歲的大學生到 100 歲的高齡長者,在與她們互動過程中,我看見一雙雙有期盼、有故事的眼睛。

年輕的眼睛常有無畏的傲氣,雖然前路混沌未知,但碰撞受傷本身就是引路的指標,可以無懼往前闖;熟齡的眼睛有著慧黠的幹練,待人處事外圓內方,清楚自己欲前往的方向,自在而從容;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 107 歲老奶奶說故事的眼睛,當她說起從前跟著丈夫在中國打仗,之後輾轉遷移到臺灣的過程,在她的眼睛裡,彷彿能看到烽火連天的戰地,熊熊火光自幽深的黑目向外衝,幾乎能灼傷聽故事的我;

爾後那段定居育兒的歲月,即便身體勞苦,她的眼裡仍流瀉出甜膩的蜜糖,叫人融化在她的幸福裡;現在的她,只有在說起從前的當下,星星才會再次在眼中閃耀。

圖片|Photo by Eduardo Barrios on Unsplash[1][2]

回顧臺灣從清末至現代,隨著世界潮流與政經環境的影響,女性形象有多重轉變的歷程,而這些轉變也呈現在由女性為主體的文學書寫上。

早年漢人女子沒有機會受教育,生活多圍繞在家事育兒,女性往往為丈夫、孩子犧牲自我,許多民間故事也以女性蒙冤或被丈夫拋棄為故事題材;日治時期女性開始有機會讀書,以女性視角為詩文篇章的作品逐漸在社會嶄露頭角;

戰後女作家崛起,女性獨特的生命經歷與細膩的情感更開拓書寫範疇;解嚴後民主平權意識蓬勃,女性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女性為婦女運動、平權運動書寫...

相關分類資訊

國立臺灣文學館【娃娃博物館奇案筆記】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兒童(6-12歲);青少年;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國立臺灣文學館【娃娃博物館奇案筆記】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要等:書本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