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美鄉(台灣)

全鄉均在七美嶼一個島嶼上,約在縣治馬公市南南西方29海浬(36公里)處。七美鄉.CimeiTownship舊稱:南嶼、大嶼、南天島.鄉·七美鄉官方圖章七美鄉徽.七美鄉位置圖.

七美鄉(台灣)

  此條目介紹的是澎湖縣的一個鄉。关于其地理上所處的島嶼,请见「七美嶼」。关于同名的地區,请见「七美鄉」。 23°12′29″N 119°25′43″E / 23.20806°N 119.42861°E / 23.20806; 119.42861 七美鄉(臺灣話:Chhit-bí-hiong)位於台灣澎湖縣最南方,是澎湖縣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全鄉均在七美嶼一個島嶼上,約在縣治馬公市南南西方29海浬(36公里)處。

澎湖縣七美鄉位於七美嶼,為單一島嶼劃成的行政區域。七美嶼地處於澎湖群島南隅,清代古冊有大嶼、南嶼、南大嶼等名稱記錄,其中以大嶼名稱最早,可見載於康熙24年(1685年)蔣毓英編纂《臺灣府志》志書之中。[1][2]

大嶼在清領時期、大半日治時期皆無獨立行政區劃,在清領時期歸屬位於望安島上「網垵澳」,日治時期則納入「望安庄」,直到昭和19年(1944年),澎湖廳末代廳長大田政作任內才單獨將大嶼從望安庄劃分出來,獨立設置「大嶼庄」。[1][3]

1945年二戰結束,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澎湖群島[4],維持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域編制,將大嶼庄改制大嶼鄉;民國38年(1949年),澎湖縣第四任官派縣長劉燕夫將大嶼鄉易名為七美鄉,沿用迄今。[2][1]:213

依據考古學家的研究,七美地區在史前時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活。1983年發現的「南港文化遺址」,位於七美人塚東北方約250公尺處,是一處「細繩紋陶文化」,年代約在公元前2500年。1983年、2000年發現的南港、東湖、西北灣三處「石器製造場」,使七美成為台灣史前時代的重要研究據點之一[5]。

七美鄉居民以討海為主,每發生海難,就可能多出幾個寡婦,所以曾有「寡婦島」之稱。七美島為澎湖列島最南端之最大孤嶼,故原名為大嶼、南嶼及南天島,歷史上長期隸屬望安。大正9年(1920年)實施五州二廳制時,為高雄州澎湖郡望安庄大嶼。大正15年(1926年)澎湖改制為廳,為澎湖廳望安支廳望安庄大嶼。一直到昭和19年(1944年)8月1日設大嶼庄,仍在望安支廳之下。

戰後...

相關分類資訊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澎湖縣望安鄉行政區域圖中文版】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青少年;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澎湖縣望安鄉行政區域圖中文版】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澎湖縣七美鄉行政區域圖中文版】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青少年;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澎湖縣七美鄉行政區域圖中文版】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澎湖縣望安鄉行政區域圖中英並列版】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青少年;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澎湖縣望安鄉行政區域圖中英並列版】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