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裝飾陶瓷又稱西洋藝術陶瓷,是種用石膏模灌注泥漿成形的生產技術,配合高效瓦斯窯,可以在短時間內生產製造大量玩偶、生活用品及飾品。裝飾陶瓷到苗栗設廠 ...
戰後的苗栗陶業發展
1945年日本戰敗後,日本資金退出苗栗,陶瓷工廠卻逐年增加,設廠地點集中於苗栗市、公館、竹南,主要原因,是因當地含鐵量高的黏土,能大量生產大量陶管、酒甕、花盆等產品,這個時期陶品皆採用石膏模型注漿技術搭配機器輔助,主要供應省公賣局酒甕,全盛時期公賣局九成酒甕,皆苗栗陶廠生產,使苗栗在當時成為臺灣「酒甕的故鄉」。
公館窯業組合在民國21年成立,直到民國27年才正式生產專賣局紅酒缸,這就是當時第一批陶製酒甕出產的紀念,照片中還可犁出傳統登燒製的酒甕,所留下來的疊燒痕跡,也為公館是台灣酒甕最大產地,留下早期見證。
公館窯業組合在民國21年成立,相片中前排左起依序是老陶師林依犁、邱連全、經營者謝阿盛、林添喜、林雷阿粉、會計師彭仁添;後排右起有林新貴、李細妹、張信享、李依伍、林水妹、李亦彬、林團官、蘇玉恆等,看到苗栗陶瓷史上多位要角。
酒甕上頭印記,代表不同的生產窯場的標記。「T」則代表苗栗窯業工廠。
裝飾陶瓷的蓬勃發展
至1970年之後左右,塑膠、金屬材料製品興起,傳統日用陶器市場受挫,窯廠面臨經營瓶頸;剛好日本發展三十多年的裝飾陶瓷也面臨在日本成本暴增的問題,日本人開始到臺灣找地點合作設廠,各項條件符合的苗栗,成為最佳日本人投資設廠最佳地點。
裝飾陶瓷又稱西洋藝術陶瓷,是種用石膏模灌注泥漿成形的生產技術,配合高效瓦斯窯,可以在短時間內生產製造大量玩偶、生活用品及飾品。裝飾陶瓷到苗栗設廠初期,獲利不錯,台灣當地人爭相跟進,裝飾陶瓷工廠有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全盛時期苗栗設廠超過400家,大量產品裝櫃船運外銷歐美,寫下苗栗「裝飾陶瓷王國」的黃金歲月。最高出口值曾經達到一年三億美元(1988年),帶來豐富的外匯。主要產品包括有人像、動物、瓶飾、燈飾、畫框、燭台、音樂盒、首飾、茶具等。但1989年前後,受到臺幣匯率變動、臺灣工資上漲等因素影響,勞力密集的裝飾陶瓷產業迅速萎縮,陸續關廠外移,裝...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臺中市潭子區行政區域圖中文版】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青少年;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臺中市潭子區行政區域圖中文版】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燊陶: 苗栗陶藝術節】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燊陶:苗栗陶藝術節】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要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