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戴明德化身為一部「感性的製圖機器」,以薛西佛斯式(sisyphean)的生命狀態,機器般永無止盡製圖,這般荒謬的努力,到底為何?
前言:戴明德為嘉義極具代表性的創作者,對嘉義有著深刻的情感,在前嘉義鐵道藝術村及現朴子溪畔(民雄)成立了兩個工作室,除了在大學的藝術教學工作之外,他每天的既定行程就是到工作室作畫。如同對宗教狂熱般地面對藝術創作,年近60歲卻有著20歲的創作實踐力,數量龐大的畫作,幾乎將兩個近百坪的大型挑高工廠擺滿。每次造訪戴明德的工作室,都會看到許多新作品產出,都深覺他的實踐力不太尋常,甚至覺得他似乎創作過量,怎麼有人畫圖畫這麼勤奮!在訪談過程中談到了許多他的感性訴求,也同時目睹他孜孜不倦的實踐過程。因此,大約在第五次造訪工作室時,跟戴明德老師提出了「感性的製圖機器」這樣的策展構想,而這構想也與戴老師相當契合,因此,就展開了本展的規劃與研究。
來自全省高中教師參訪戴明德民雄工作室。(藝術家提供)感性製圖機器的任務在與戴明德老師討論在畫作之餘,進一步認識作品背後的圖像來源,理解戴明德透過大量的素描手稿來進行圖像上的演繹,但沒想到他竟然表示他的計畫:「我要在十年內完成千本素描手稿筆記」 。若仔細反思戴明德立下「十年完成千本素描手稿筆記」計畫,發現這是相當龐大且艱鉅的任務,換言之,也就是一年要完成百本,平均三至四天要完成一本手稿,而且還要長達延續十年的時間,其中還包括從手稿裡發展而成的眾多大型作品實踐過程。這不是一部製圖機器,什麼是製圖機器?而且是誰給他這樣的任務?他曾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出生就是要來畫畫的」。
戴明德素描手稿,2019。(藝術家提供)以人性挑戰機器戴明德曾經於大學時期學過印刷設計,想必曾被印刷機器設備的效能給震驚,進一步思考人類與機器的差異,甚至意圖超越沒有情感的機器。當人類面對圖像的生產與傳播,令我們既愛又憎,而圖像承載訊息卻又扭轉真實,像魔法一般的製圖行為,是人類從史前至今不曾間斷的智能表現,也是所有物種裡所獨有的能力,因此,我們不願輕易將這樣的天賦職能轉由機器代勞。我們需要機器來替代我們製圖嗎?實際上機器沒有智能,即便現在已經出現很初步的人工智能(AI) ,但事實上圖像創造力是人類所獨有,也藉此傳達訊息表達情感。然而機器能做的就僅是更精準的掌握人類給出的設定,以及週而復始的運轉、生產,事實上,目前為止尚未存在能自主進行圖像創造工作的機器。
...嘉義市立美術館【戴明德作品集. 2021: 感性製圖機器】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嘉義市立美術館【戴明德作品集.2021:感性製圖機器】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要...
嘉義市立美術館【戴明德作品集. 2021: 感性製圖機器】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嘉義市立美術館【戴明德作品集.2021:感性製圖機器】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