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至此,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由原十五家減為台電、中油、台糖、台肥、中鋼、台船、中化、台機、中工、台鹽等十家事業。本會綜合過去整頓國營事業的經驗,得知部分事業績效不 ...

沿革

SCRIPT關閉時,字級大小選擇請參考: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以上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

一、背景:

台灣光復,政府銳意推動國家各項經濟民生建設,由於部分生產事業營業範圍涉及多項重大關鍵性產業,與國家發展及人民生計息息相關,例如電力之於工業發展及人民生活,肥料之於農業生產,石油之於發電、生產、交通建設,糖業之於農村經濟及外匯收入,機械、造船之於工業、漁業、航運及國防事業,其設置與經營,為經濟建設之要務,而當時民間企業力量尚屬薄弱,因此政府致力於以國營方式來發展此類生產事業,是為今日國營事業之濫觴。

民國四十年代,台灣經濟發展強調「進口替代」,由於年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僅有一百五十美元,年度貿易亦呈逆差,民間資本累積不易,所以此時期較具規模之事業皆為公營,其生產淨額超過全國所有生產事業生產淨額之50%,重點任務則為對日產事業之接收,以及對戰時受損事業之復舊與重建,另藉台泥、台紙、工礦、農林四大公營事業之民營化,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工業生產,並順利完成土地改革。

民國五十年代,台灣經濟發展邁入「出口導向時期」,由於國民所得逐漸提高,年度貿易額亦自五十年代末期轉呈順差,政府經濟政策重點改為獎勵發展民生輕工業,此時期的公營事業生產淨額比率亦因此漸次降低至30%以下。然而隨著民生輕工業之成長,社會基本建設不足,以及工業根基不夠寬廣之窘境於焉顯現,政府乃決心推動以十大建設為主之基本重化工業及原料工業,發展中間財之進口替代產業;因此,公營事業在五十、六十年代乃繼續蓬勃發展。

 

 

二、成立國營會(第一個十年:民國五十八年至六十七年)

綜觀前述民國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之背景,國營事業在此一時期的台灣經濟成長進程中,扮演關鍵的火車頭角色,負有奠定經濟發展基礎以及領先與加速經濟建...

相關分類資訊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美好拾光:台灣中油101-110年史料影輯】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以下是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美好拾光:台灣中油101-110年史料影輯】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