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說明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之中立性有爭議。其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20年7月15日)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討論頁。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英語:Consumers Foundation, Chinese Taipei),中文簡稱消基會,英文簡稱CFCT,成立於1980年11月1日,為專門改善台灣消費環境、伸張消費者權利所設立的非營利性的第三部門。

1979年夏季,中台灣地區發生「多氯聯苯事件」,消費者因食用以遭受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煮食的食物而中毒,皮膚潰爛,身體發黑,受害者高達兩千多人,包括台中縣大雅鄉私立惠明學校156位師生在內,受害者大多屬於經濟弱勢者。事件爆發後,米糠油製造商不但沒有賠償受害者,反而脫產逃避法律責任。1979年底,台灣又發生「假酒事件」,有教授因誤飲含有甲醇的假酒而失明。該兩事件,因當時台灣法律不夠周延,也沒有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政府機構,因此消費者皆面臨無法律適用、無對象求償的弱勢窘境。[1]

為此,翁肇喜(三商行負責人)、李伸一(律師)、柴松林(教授)等人發起成立消基會,以「和平、理性、科學」為運動方式,以「推廣消費者教育,增進消費者地位,保障消費者權益」為三大宗旨。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捐助新台幣十萬元,翁肇喜認捐新台幣一百萬元,借用當時李伸一的辦公室作為消基會辦公室,以一人、一張桌子、一支電話機開始推展業務,並推選柴松林擔任消基會第一屆董事長。[1]

消基會現在有「台北總會」、「中區分會」、「南區分會」及「雲嘉南分會」四個服務據點。

消基會財源以捐款與該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社」發行的《消費者報導》(英語:Consumer Reports of Taiwan)雜誌訂閱費用為主。雖然消基會也接受廠商的捐款,但是事實上,消基會的主要收入都來自台灣民眾的小額捐款以及《消費者報導》雜誌訂費。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消費能力大增,消費者權益卻受到台灣政府、廠商、媒體忽略;消基會的出現,讓該情勢大為改善。也因此,消基會可說是1980年代,台灣最受矚目的少數第三部門之一。

《消費者報導》(英語:Co...

相關分類資訊

公平交易委員會【認識公平交易法(增訂第十九版)】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業餘消遺)

以下是公平交易委員會【認識公平交易法(增訂第十九版)】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要...

行政院(組改新機關)【外國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七輯】出版書本詳細資訊-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以下是行政院(組改新機關)【外國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七輯】書本詳細資訊,包含書本標題、出版商、作者、出版日期、歸類、摘...